在特殊的疫情時期,為了用文學的力量慰藉同學們在疫情中的思念之情,學校人文素質教育中心邀請到著名古典詩詞專家葉嘉瑩的弟子、南開大學古典文學博士、江南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黃曉丹為同學們講授《吳文化藝術鑒賞》第七講——“詩”情“懷”意。講座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,為20級全體學生帶來了一場詩詞美學盛宴,學校校長孫興洋作為嘉賓主持蒞臨現場致辭。
孫興洋校長在致辭中分享道,人生的艱難困苦無法選擇,但可以帶給人一種內在堅定和積極向上的力量。疫情時期,何以解憂?讀書或許就是最好的選擇。疫情當下,“通過閱讀洞悉自己無知”的自覺,不但適時,而且有助于撫平過度焦慮的情緒。正如作家毛姆所說,“閱讀是一座隨身攜帶的避難所”,此時的閱讀就是我們的“避難所”,成為了心靈的棲居地。
黃曉丹博士在講座中為同學們分享了幾首“思親友”的古詩詞,“懷戀”是“一日不見,入三秋兮!”的等待;是“但愿人長久,千里共嬋娟”的祝愿;是“月上柳梢頭,人約黃昏后”的喜悅;是“天涯角有窮時,只有相思無盡處”的永無休止……,黃博士以溫婉的講述,帶領大家賞析了唯美而又浪漫的古代詩詞,深刻感受到了古人表達“懷戀”的唯美與浪漫。
本次講座以搶票的方式產生了200人線下講座的名單,其中還有學校宿管阿姨吳桂茹。黃博士的講座為同學們帶來了一場融文學、美學、思政于一體的精彩大課,讓同學們了解到古人是如何通過詩詞來寄托相思、并把它升華為豐富的審美體驗,引導同學們在疫情封校期間,多讀書、讀好書,通過讀書,撫慰心情,同時不斷提升思想境界和審美修養。




